|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高陵牌楼文化

高陵牌楼文化

关键词:牌楼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人文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dldzzd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20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牌楼建筑,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且渗透着由历史沉积而来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城区建设飞速发展,相对于城市建筑而言,形式单一、空间分布不均、街市、要道缺乏高雅氛围,迫切需要牌楼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建筑来点缀空间,以增强城市的审美感,提升我县城区的文化品位。因之,高陵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迫在眉睫,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高陵牌楼的文化内涵:

牌楼,也称牌坊,古名绰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作装饰的门洞式建筑,一般用木、砖、石料建筑而成,上刻题字、雕刻图案。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及园林、街口要道、名胜处。在建筑上起到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独特作用。千百年来,由于牌坊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多种多样的审美功能,而且具有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牌楼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被视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个典型标识,成为代表古老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所以,恢复和利用高陵的牌楼就成为我们着力打造“牌楼文化”,推进城乡统筹,建设西部文化强县的重大举措。
高陵牌楼文化的历史渊源:

从明代至今,民间流传着:“三原的桥(龙桥)、泾阳的塔(崇文明塔)、高陵的牌楼一枝花。”由此说,我县的古牌楼,久负盛名。

现状与分布:我县的牌楼,大部分建于明代,其结构以青石雕刻为主,城乡分布约16座,木雕结构2座,有记载及印象的18余座。样式以三门四柱五楼为主或间一门三柱式样。新《高陵县志》记载我县境内的牌楼主要有三处,经我馆人员实地考察、走访。基本摸清了我县明代以来城乡牌楼的分布情况。

县城分布共有11处,具体位置如下:
1、现政府街广场前(原广播电视局门口),立有一座青石质结构的石牌坊,形制为三门四柱五楼式,面东向西,跨街约6-7米,其右边为原民众教育馆(文化馆前身)旧址。
2、现城关医院门口(原盐店巷以东马家(马新民)门口)立一石刻三门四柱牌坊,与县门街牌楼,形制相同,一为东大门、一为西大门。史载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毁于破四旧时期。
以上两牌楼根据遗留下的部分石刻构件来看,工艺精堪,刀工细腻,内容以琴棋书画、山水花鸟虫鱼为主线。
3、县北街中医院南,立一座石质牌楼(原杨家门口),座北向南,三门四柱五楼,中间宽,为车道,两边为行人道,跨街宽约7-8米,史载建于明万历(1573-1619),为邢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吕师颜建。史籍称道:“高大崇峻、风格浑厚”。其右边是原北姑庙旧址,1958年“大跃进”时被拆毁。
4、现民政局收容站门前,座北向南,一门三柱式青石结构,史载为明代王帮翰立,其旁为白遇道旧宅,破四旧时被拆除。
5、现城隍庙巷泾渭河管理站门口,座西向东,三门四柱结构,青石,宽度为5.5-6米,其左边是古城隍庙旧址。
6、现老年大学门前对面的城隍庙南巷,(原古城隍庙前)置一木雕牌楼,一门三柱式。是我县仅有的木雕牌楼。
7、在木制牌楼前置一石刻牌楼,一门三柱,中设一通道,横额题字:“教设民服”为白遇道题字。
8、在现法院对面的城隍庙北巷,置一石牌楼,属古城隍庙门前三道牌楼中最南的一座,两边均立有石碑四通,一门两柱(一说为三门四柱)。
9、现计划生育服务站南边,(原清代武庙遗址旁)置一石质牌楼,三柱四门五楼,因其外观雄伟俊秀、雕刻细腻、图案逼真、刀工精细、洞雕突出而堪称一绝,群众流传的“高陵牌楼一枝花”指的就是这座。
10、现东街小学东口一座,一门两柱,石质结构。
11、现城关小学对面的原东街张家巷北口,置一石刻牌楼,一门三柱三楼式结构,此北面原是清代我县文庙旧址。此牌楼因文庙而置。

乡村牌楼共有6处7个,分布如下:
1、现药惠管委会水流村南一座,座北朝南,门前有龙王庙遗址。
2、鹿苑镇上院村南,有两座牌楼,听当地老人说,明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李仙风母亲所敕建的贞节牌坊。
3、鹿苑镇下院村中间,座南向北,明万历乙末(1595)进士李仙品(一说为李天秀)之妻杨氏而建。以上均为贞节牌坊,毁于破四旧时期。(注:上、下院的牌坊皆因“一母二都堂”来之)
4、姬家管委会东城坊村二组村南(原东城坊小学门前)有一木雕牌楼,史载建于明代。毁于民国战乱时期。
5、通远镇郭路村三组,立一石质牌坊,据当地村民讲明代中期一郭姓人所建,旁边为土地庙,毁于何年不详,现牌楼一部分构建散于该村。
6、姬家管委会李赵村一座石质牌坊。史载只提一句,不详。
高陵牌楼的特点及寓意:

我县境内这原有的18处牌楼(16处石刻、2处木雕)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及作用。
一、属于坛、庙、寺观赏牌坊

县城隍庙门前的牌楼,创建于明代中期,城隍庙,是为祭祀城隍神而建,属民间神灵崇拜之地。牌楼,能起到强烈的装饰,衬托和气氛渲染效果。因此,常常被建筑家们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前面,而达到烘托效果。
二、贞节牌坊,同时也彰显孝子懿行,“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是旧社会中要求妇女所遵从的封建道德准则,一但妇女遵从了这些封建礼教,就会被皇上敕建而加以旌表和袌扬,而立贞节牌坊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每立一座,就体现了我国妇女尊老爱幼、侍奉公婆、孝老养亲的传统美德。上院、下院的就属于这一种。
三、在文庙、武庙前所立牌坊是必须的。明代以后,在全国各地兴建了数以千计的文庙和孔庙,而这些场所,都是庄严、肃穆之地,需要用牌坊这种建筑形式来装点,衬托,我县文庙前(现东街小学门前)及两边街道,建造了三座以上的牌楼和棂星门,县西门外的石质牌楼等,均为石结构,成为我县牌楼文化中“一枝花”的骨干建筑。
四、由于牌坊既能分隔空间,又隔而不断,既不影响行人和车马的通行,同时该建筑又高大醒目,且对环境起到一定的装饰,点缀、美化作用。这就出现在如我县县门街,盐店街,东街口、北街口、西街口这些街衢中、道路口、巷子口等。立于这些地方的牌楼,既是一个标识,又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凝结。成为“一枝花”的主要建筑。
五、立于陵墓祠庙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帝王到百姓,历来重视“身后之事”,常常使牌坊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及装饰效果用在祠堂、寺庙前。由此可见,牌坊及其形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像我县药惠乡水流村南的那一坐木牌坊,就属于这种情况。
六、①形制上,大部分外观雄伟俊秀,雕刻细腻,刀法娴熟,龙以镂空技艺而见长,浮雕演绎栩栩如生。
②绝大数为跨街牌坊,且多为三门四柱五楼式,上额题字,两置对联,横额上均有人物、花鸟鱼虫图案。
③多数建于明代中期后,毁于“破四旧”文革时期的1964年—1970年间,少数毁于1958年或更早。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宋明以来先人们创造的牌楼一枝花胜景,一时间荡然无存,留给我们的只是深沉的思考!
高陵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

前面已提到,牌楼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也体现一个县的历史文化与渊源。我县的牌楼文化历史久远,起源于隋唐,明代就享有盛名,被喻为“高陵牌楼一枝花”。恢复和利用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宣传高陵、提升高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忠堂书记、寅科县长多次在会上强调,我们不但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县,还要倾力打造西部文化强县。牌楼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点缀调节城市布局、组织空间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全力恢复和打造牌楼文化,以实现城市新区文化内涵、品位的提升。

根据我县的实际,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鉴于此,对牌楼文化的恢复与利用,应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两部分来实施。

总体目标:计划用3—5年(2009年—2014年)在全县境内,以鹿苑大道—县北街口;以东方红东路高速出口—县西环街西口;以一中路口至高郊路口等骨干路段;在县城中心主要路口、广场、活动聚集地,建造形式各异的大、小牌楼20座,形成“四横三纵”格局,打造成“牌楼之城”、“牌楼博物馆”。
实施方针:“大、小结合、形制各异、突出特点、风格多样”。
近期建设目标:(2009年—2011年)
1、拟在县城东方红路与西韩路交界处建一牌楼,面西向东。
规模及形制:跨街牌楼,三门四柱七楼,跨度14—15米。 建议为石质或木制。横额题字:“紫气东来”。
设置理念:此路口为新旧城分界线,作为环城路东大门的迎宾门,成为改革开放、新区、旧城的标志性建筑,具有纪念意义,同时兼有县委、县政府的恢复城市新区功德之褒扬标志。
2、东方红路中断与县东环路南端交界处,建一石质牌坊。
规模与形制:牌楼横跨双向线、隔离带。三门四柱无楼式结构,中门为隔离带。另两门为南北双向线,石刻结构,三门横额题字及对联待定。
设置理念:①此路段为T字口双向道路段,人、车流量大,能有效控制、缓冲,双隔而不断,能调节行人和车辆的流量。②两边建筑相对高大、中间相对空缺,能很好有效的组织空间。③此路为通向县委、县政府的必经之地,能有效地衬托此路段的威严与气势。④增加此路段的文化内涵,起到美化、点缀作用。(样式参考如图3)
3、县委门前的广电楼转弯处,面西向东,跨街牌楼。(注:当然县委大门改为大牌楼更好)。
规模及形制:建议用青石雕刻,二门三柱三楼式建筑,夸街约15米。横额题字:“立党为公”背面“执政为民”。
设置理念:①此路段为县委县政府主要路段,也是全县政治、经济中心,人员流动相对大,活动相对多,加之有县门街广场,此处设牌楼能点缀此街,营造庄严氛围。②此处原为牌楼的旧址。③此处设牌楼具有庄重、华贵,气宇轩昂、极具强烈的装饰和气氛的衬托作用。
4、县体育场路北口与东方红路交汇处,面体育场向北。规模及形制:建一木质或石质小牌楼。一门两柱三楼式结构,夸度为4-5米。
设置理念:①此路为通向体育场的路段,是县上重大活动的要道,同时又是休闲、娱乐、文化的活动中心,在此建牌楼、以点缀,增加文化氛围。凝结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能让人们欣赏精美的牌楼文化。使历史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广场所相呼应。②此路口两边没有高大建筑,相对空间单调,设置牌楼能有效的调节、点缀和东方红路口融为一体。③跨度较小,相对成本低,能很好地发挥牌楼的独特功能。
5、建议在县南街十字文化馆门前往南建一跨街牌楼,面北向南,同鹿苑大道牌楼相呼应。
设置理念:①此路口为明清时期高陵县城的南大门,又是古牌楼遗址,背依县文化馆、县图书馆。②此街为老街,又是人口密集区,能有效的调节人、车流量。③此路口两边建筑高低空间分布不均衡,建立牌楼能调节空间的均衡,点缀此街及十字口的景观,增强此中心区的文化氛围,提升建筑品位,弥补此中心十字四周建筑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改善空间环境。
6、在鹿苑大道西边县文化活动中心(或泾野广场)上,建造3—5个牌楼群,以此排列为四门五柱七楼式、三门四柱五楼式、二门三柱三楼式、一门两柱两楼式、一门两柱一楼式,成为泾野广场的一道靓丽的牌楼文化群。
七、县中医院门前,面北向南,建设一座牌楼。
规模及形制:二柱三门三楼样式,跨度14—16米。
横额题字:待定。
设置理念:①理念上作为北大门的标志性建筑。②点缀街道,弥补北街两边建筑的缺失。
远期规划(2012年—2015年)(略)
牌楼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邃,它只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的一个标识,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所赋予的功能与作用,不是简单的文字能表述的,只有经过我们不断地追求与努力,全力地保护和继承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认准目标,加快牌楼的恢复与利用,打造文化品牌,不图近功、不谋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合理投入资金,有目的、有计划地恢复与建造,使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历史和后人会给建造者们一个很好的诠释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991976779 传真: 邮箱:80677452#qq.com
地址:高陵区西韩大道草市市场1号 邮编:710200
Copyright © 2004-2024 西安英杰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