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高陵一农民自费办“农耕博物馆”(图)

  • C_米儿
楼主回复
  • 阅读:41142
  • 回复:0
  • 发表于:2013/9/9 8:51:2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陵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辆清朝嘉庆年间的马车是“农耕文化博物馆”里最古老的农具之一 记者侯智 摄

  岁月变迁,很多家用品被淘汰,农具也慢慢消失了踪影。可有的家用品仍在爱惜者手中历久弥新,被淘汰的农具汇聚一堂变成另一道风景……岁月沉淀下来,换个角度看旧物,散发出一股新的气息。

  惜旧:它们仍是生活中的“伴儿”

  一台木壳的收音机看起来“仪表堂堂”。“这是1966年凭票买的,上海牌收音机。它陪了我47年了。”阎良区75岁的胡文杰老人提起家里这个“伴儿”,就充满了自豪。

  胡文杰老人是西飞集团的退休职工,他回忆起1966年凭票购买收音机的过程。“真的不容易,当时那一批阎良区只进了3台。”他抱着收音机走出屋外,邻居们围着他叽叽喳喳,认为这肯定只是“样子货”,发不出声音。胡文杰老人笑着打开了开关,悠扬悦耳的音乐声飘起……

  一辆凤凰十八型自行车陪伴了试飞院退休职工陈连成37年的光阴。“这是1976年买的,那时刚结婚不久。那时上班、后来送孩子上学都是靠它。”爱惜车的他,经常给车清洁、换配件,所以现在骑起来车依然轻巧。他家中还有一台看起来崭新,其实已30岁的缝纫机,他的妻子正用它给衣服加固边。同样在阎良区,木工穆占科在调试一台30岁的12寸索尼牌黑白电视机,依然能收到影像。

  爱旧:一口气收了千件农具

  马车、风箱、碌碡、老秤……走进农民闫国新办起的“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博物馆,就像回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千件大大小小的农具各成景观,它们都是52岁闫国新的心头宝贝。

  历史悠久的仁村将要被撤销行政村,和周边的村子合并成新型农村社区。看着故乡就要“变身”,想要留住这份记忆的闫国新,用做生意挣的钱,3年时间一口气收集了上千件农具,花费几百万元。

  这里最古老的是清代的马车,最宏伟的是3000多个碌碡垒成的高23米的五谷丰登塔。走进一个大展厅,四周墙上、周边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犁耧耙耱、织机纺车、石盘石碾、木轮马车、马灯、门礅石、木龛、风箱、电影放映机……它们带着岁月的痕迹聚在一起,却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感。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追忆。

  潮旧:旧物混搭艺术品形成新景观

  半坡国际艺术区D区,一个特殊宽阔的展区里,一对新人正坐在旧沙发上拍婚纱照。他们背后是一台巨大的“黑色风车”,四周旧物林立,就连桌上的暖水瓶都锈迹斑斑。

  “那个不是风车,是一个艺术作品。”摄影师豌豆告诉记者,这里一层就有720平方米,用艺术品+旧物,混搭出了一种个性的氛围。记者看到,这里有第一代的红旗轿车,还有3辆永久牌自行车,更有各种旧沙发、旧家具……它们和一件件艺术作品摆放在一起。

  两个来参观的大学生东看看西瞧瞧,并饶有兴趣地在原地“试骑”。不一会儿,两位新人推着永久牌自行车走出室外,停在屋后一条老铁道线旁。新娘王妤穿着艳丽的礼服坐在车后座上,新郎行坤推着车子,弥漫出一股特别的清新味道。

  记者获悉,这里可以免费参观,并已经成为一道潮流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感受旧物新魅力。

  文/记者陈黎 图/记者侯智

  作者:侯智 
♀女亻 就是 矫 情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