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再回白蟒塬

  • guest9316999
楼主回复
  • 阅读:690
  • 回复:0
  • 发表于:2012/10/6 16:19:4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陵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再回白蟒塬

白金刚

白蟒塬,起源于临潼区任留乡塬头村,古人有“白蟒塬有头无尾”之说。历史上曾叫奉正原,降驾塬等。赵日睿先生有诗曰“关中灵气皆层台”,说的就是这里。这里一年四季都是观赏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光明显”的最佳地点。同时,它与渭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汉时,一条很长很长的白蟒与临潼山斗法比高低,三天后,白蟒比临潼山高,临潼山上老母殿的骊山老母知道后,就命真命天子刘邦斩了白蟒,这一刀正好斩在白蟒的脖子上,白蟒留的血形成了渭河。刘邦斩白蟒的地方现在白龙沟。的确把白蟒塬的首尾分离遗址尤存。自那以后,临潼山长高了,白蟒斩后变成了今天的白蟒塬。

是日,我背上行囊又一次踏上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___白莽塬,去寻找那千百年来文化的沉淀,关中民间民俗遗物。中午时分,我站在高陵县张卜乡“王子坟”头(唐李晟墓)向南眺望,一望无际,天地合一,西禹公路上的汽车就像蚂蚁一样来回穿梭着,如同这里的百姓为了他们的幸福日子在不停地忙碌着一样。俯视渭河,犹如黑龙一般横卧在我的身旁。由此,联想万千……

故乡的春风吻在我的脸上就像娘的双手抚摩着离乡的我似的,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舒服。温和的春光扑在我的身上使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记忆的信息猛的从现在回到了十五年前。

当年我上初中,背着烂书包,骑着除了铃不响全身都响的“二八大驴”和一群伙伴生龙活虎的在蟒塬上飞驰,关中的七月,走在渭河边上一个字——热。看着清澈的河水,我们几个人没有一个不动心的。一边顺着岸边走,还不时的往河里瞟一眼。可能是条件反射吧,走了一段天就更热了,我憋不住说了句“浮水不?”大家不约而同的笑了,把车子一甩,边往河边跑,边穿着湿了半截的衣服,扑通扑通就跟下饺子一样,好象七八个月的娃娃吸到娘的奶水一样美。一会儿,就看见河面上一个个黑头像西瓜一样过来过去的游着。凫水的那一块清水变成了黄泥水,分不清我们是黄土还是黄土是我们。那种放松,那种心境是十五年后的我不能忘却的。现在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整天就是忙于工作,忙于各种应酬,那里还能抽去时间去儿时的快乐之地呢。唉!不知那年,我从深圳回乡,车还离渭河桥很远,我在位子上已经坐不住了,东看看,西看看。噢,看到了,白蟒塬,啊,渭河水。汽车在渭桥上闪电般疾驰而过,这可能连一分钟都不到,但是,对我来说那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满河滩的挖沙机器,河水从清澈的变成了黑乎乎的。我坐的汽车过去了,汽车里却留下了一股扑鼻的恶臭味。这是什么味儿,我想,这是人类文明的味道。现在,我确是看到了渭河两岸城市的变化,白天街市繁华热闹,晚上万家灯火通明,但我也看到了渭河两岸所有堡子里的人近几年得了不少怪病,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不少。我也看到渭河两岸堡子里的地下水跟以前比不但变了颜色,而且味道都变了,这些都来源与母亲的乳汁——渭河。我看到了十几岁的蟒塬娃再也不想到河边玩耍。我看到河里的死鱼成堆成堆….同时我也看到了本地领导在开会时总讲我们今年招商引资比以前翻了几翻、几十翻……儿时的记忆永藏心底。久久站在崖畔,迎着春风,踏着麦青,心情久不能平静。而同时随着高楼大厦代替“对四院六间”,人们忙“挣钱”,这方水土的民风民情也同时在消失着。背起包,寻拾蟒塬的民俗文化是我的心愿,但我更大的愿望就是顺从自然,使我的母亲河不再污染,让渭河两岸我们的后人永远看到清粼粼的水,蓝盈盈的天。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