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寻·高陵|《第十一集》:走进泾渭河畔“姜子牙在高陵钓鱼的地方—钓鱼寨”

  • 云淡风轻
楼主回复
  • 阅读:2091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14 10:20:2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高陵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开天辟地事,祥云瑞高陵。
泾渭夹碧绕,鹿苑展新容。
  欢迎收听“寻·高陵”!《发现高陵》2020年隆重出品,声音纪录片“听·高陵”!带您一起领略高陵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走进

“寻·高陵”

第十一集《寻访钓鱼寨》

0:00听·高陵第二集《寻访钓鱼寨》


泾渭分明处

  在泾渭河畔,有一村落名为“钓鱼寨”,据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这个村子曾是“姜太公钓鱼之所”。众所周知,姜太公曾垂钓于渭水之滨,但这只是个传说罢了。为了搞清楚“钓鱼寨”得名的真相,笔者近日专门做了一番探访。


鹿苑大道


  高陵区的鹿苑大道是一条南北路,泾惠九支渠是一条东西渠,钓鱼寨村正好位于二者交汇点的西北角。村子交通便利,五号路穿村而过,贯穿南北直达“泾渭分明”;九支渠南岸有水泥路,村东还有鹿苑大道,东西南北道路通畅。钓鱼寨村水利条件也很好,除泾惠九支渠外,泾惠八支渠从村东边南北流过,穿过涵洞,最后汇入渭河。两条渠交汇在钓鱼寨村,渠井双灌使得该村成为粮食作物的丰产区。


九支渠退水闸

  钓鱼寨村为高陵大村之一,清雍正十年(1732年)《高陵县志》已记为今名,并注明为“军户所居”;清光绪七年(1881年)《高陵县续志》记为二村,分别为“钓鱼寨南”及“北村”,现两村连为一体,同为钓鱼寨村所辖地。


“钓鱼寨”窑洞式建筑


  钓鱼寨村是典型的关中农村,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纵横交错的村中路两旁,多是近几年翻盖的两层砖混结构平房,中间穿插着几户尚未翻修的老房子,以及偏厦子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还有窑洞式门面的小二楼。村子中间是一片麦田,在冬阳照耀下显出一派田园风光。


  寻访时,笔者发现此处村人皆认为“钓鱼寨”与“姜太公”有关:传说商朝末年,穷困潦倒的姜子牙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无奈沿渭河西行,边走边行乞,路过高陵歇脚时钓鱼充饥……对于这个传说,今《高陵县志》中亦有引述:“据传(钓鱼寨)建村时间很早,以周朝姜太公曾在此钓过鱼的传说而得名”。




钓鱼钩现状

  “钓鱼寨”的得名难道仅来自一个传说?笔者四处寻访,终于从一位老者口中得到一条线索:“在村南的渭河边上还有一条‘钓鱼沟’。”据老人讲,过去渭河涨水时,河水就会流进沟里,将上游的柴草冲进去;大水过后,村人就会来到沟里捞柴。



钓鱼钩现状
  老者所说的“钓鱼沟”位于村子东南边,沟宽约50米,长约1500米,沟底与塬上落差达百余米,整体上呈北高南低。“钓鱼沟”两边是长满荒草杂树的黄土台塬,被雨水冲刷得形状各异,一股细流缓缓地流向渭河。“钓鱼沟”上架有两座桥,分别是雄伟壮观的南一横大桥,以及精巧别致的河堤路桥,它们钢筋斜拉,五彩颜色,装扮着渭河岸边,也让“钓鱼沟”焕发了生机,成为附近居民观光的好去处。


传承文化根脉,讴歌盛世图景
讲述高陵故事,传播高陵声音
关注“寻·高陵”
了解高陵人,高陵事
记录脚下这片热土的骄傲与荣光


寻·高陵第十一集

《姜子牙在高陵钓鱼的地方—钓鱼寨》

出品:发现高陵/崔冲

文字:马元社

主编:生命是一个圆

配音:风行配音














来源:发现高陵原创作品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